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别样的人文风俗:德国为何赢得世界尊敬

别样的人文风俗:德国为何赢得世界尊敬

2010-8-19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凤凰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也许,最值得我们中国人效法的就是德国人的纪守法了。有一个笑话:在半夜12时开车,看见红灯还停车的,全世界只有德国人。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,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。中国驻汉堡的副总领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:一次,他在限速的公路上超速行驶了几秒钟,为的是越过前面德国人开的一辆车去转弯。转弯后,他发现这辆车在后面紧追不舍,一直追了一个半小时。到了总领事馆下车后,他问这个德国人为何一直跟着他。这个德国人说,我追了你一个半小时,就是想问你一句话:你为什么要超速?

  在德国,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,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、安于现状、自满自足的心理。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。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,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。从俾斯麦以“铁血政策“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,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“顺从精神“或称“臣仆意识“。盲目服从、驯服地跟随统治者,就像德国历史剧中描写的“官吏们既已作出决定,皇上也已首肯,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。贯彻帝王圣旨,想必无上荣耀。“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,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,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。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,自由发表个人见解,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,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。在企业里,下级绝对服从上级,一切按规章办事,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;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,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、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。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、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。德国人受地形、气候的影响,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,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,见多识广,但也有些排外,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。相反,南德人,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,思想较为保守,但为人朴质、热情、乐于助人。从总体上说,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团结守纪律的民族,他们在公共场合礼让老弱妇孺,不打闹喧哗,讲究公共卫生,对别人也不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。德国人很维护国家的声誉,尽管在大选时,各政党间相互攻击、揭短,但对外很少发表对本国的不满之词。

  德国人就是靠了这样踏实勤奋百折不挠的品质,才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,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。2008年德国GDP是38180亿美元,属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,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,且与英法的差距很大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德国